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减负健体强心理 同心协力护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2021年7月,我国史上最高等级的“减负令”——《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颁布,减负令的出台,再次提醒我们,中小学学业负担问题绝非是一个普通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深入认识学生学业负担问题的内在逻辑,找准击破学业负担“恶性循环”的杠杆部位,高度关注中小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重要。
一、我市中小学体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
为提高新时代心理育人质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我市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保障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3年级以上至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以上的大课间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每年举行句容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象棋比赛等各项赛事活动,各校也举行学校运动会、校园体育节、学生体质达标周等活动。
目前全市建成1个市级未成年人指导中心、17所心理健康标准化建设学校、46个规范化学校心理辅导室,形成了40余人的心理专业服务队伍,组建了以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的200余人的心理健康志愿团队,打造了“雪绒花”、“蒲公英”工作坊等服务品牌。心理健康教育课小学至少开设2个年级,初中、高中至少开设1个年级,间周开设一节。每年的5月份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宣传月”,2月份、9月份为“学校安全教育月”,所有学校统一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系列主题活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护航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主题活动周,全面推行“1+N”导师制、“落地式家长学校”建设及“家庭教育进社区”活动,培养“家庭教育讲师团”,出台《句容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八条意见》。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学业负担过重,身心压力较大。长期以来,过重的作业负担,过量的考试频度和难度,各类培训辅导超纲教、超前学等行为普遍存在,严重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也增加了青少年的课业负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睡眠时间不足、同伴互动偏少、户外运动缺失等已成为孩子们的标配,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是场地设施不全,活动范围受限。家长重智轻体的惯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校内体育运动强度不够、学校体育场馆和体育部门主管的专业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程度不够、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不足,社会体育场馆收费偏高,很多项目不适合学生锻炼等诸多问题普遍存在。
三是专业资源不足,心理干预不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性支持严重不足,当青少年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时,往往不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有效施救。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分散,支持体系不健全,专业能力有限。特别是由于认知偏差,家庭很难从社会上获得有效的专业帮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紧缺,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不多,特别是心理干预和疏导的专业力量缺失,导致效果不佳。
四是手机沉迷严重,家庭教育苍白。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是青少年,当前家长对孩子手机成瘾束手无策。泛滥的网络游戏、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心理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校教育显得效果甚微。独生子女作为新一代家长,家庭教育的经验、知识普遍缺乏,不善于和孩子沟通,家庭矛盾、家庭问题对学生成长产生严重困扰,内卷化带来的过度竞争造成成年人的焦虑和紧张情绪,通过家长和教师传导给青少年,学校和家庭都过于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青少年的情感、志趣等精神成长。
三、相关意见与建议
(一)健全体育课程体系,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体育课,探索实施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加大对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的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关注运动的技巧和强度。充分发挥《镇江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杠杆”作用,科学设计中考体育考试科目,发挥好评价的导向作用。加大体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执教水平。在“双减”背景下,积极鼓励社会体育专业人士到学校兼职开展体育教学,带动校园体育的发展。探索有条件的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引入社会资源,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和场地设施。
(二)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统筹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的设计和指导,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完善线上教学平台,充实“5+2”、“1+X”课后服务内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打造双师课堂。落实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规范要求,压减学科类培训,规范素质类培训,强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治理,提高校外培训质量。引导学生家长理性看待校外培训,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大力推进班本和校级社团建设,合理利用乡村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辅导站、热心的公益组织等资源,为学生研学提供合适场所。
(三)推进体教有机融合,拓宽日常锻炼渠道。加强“一校一品”和“一人一技”体育特色校园建设,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条件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并使之成为终身爱好。整合比赛资源,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组织各类面向青少年的比赛,提高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落实场地和经费保障,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各类资金保障体育基础经费。学校体育设施在节假日和课外时间向青少年开放,除此之外,加大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在社会体育场馆开发适合青少年锻炼的体育项目、降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成本,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工作的合力。
(四)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健全心理辅导体系。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强化教育部门、学校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协同合作,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协作机制,为中小学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支持教育系统配齐有资质的心理健康教师,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建立青少年极端行为预警数据平台和服务平台,及时发现心理困境青少年并给予专业援助。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面谈、转介、追踪和反馈等制度,充分发挥个辅、团辅、心理讲座等育人功能。
(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构家校合作共育。全面提高“家长学校”质量,科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服务能力。依托社区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家校共育工作进社区、企业和家庭,常态化开设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弘扬中华家庭教育优良传统,为中小学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唐 莉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助力健康句容建设
下一篇: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焕发农村养老活力

版权所有 政协句容市委员会 最佳分辨率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