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助力健康句容建设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中医药是我们祖先在与疾病斗争数千年后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中天人相应、全命养生、治未病等理论是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如何进一步有效发挥中医药在实现国民健康中的作用、助力“健康句容”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是其关键。
一、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中医类综合医院1家,10余家中医诊所,市内3家二级医院、10余家乡镇、社区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现有执业医师总数约1100余人,其中中医执业医师为140余人,占比12.7%,各家中医诊所中医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中医师)约38人,占比3.4%;现我市初步构建了以中医院领头,各家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中医馆、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以及私人中医诊所互为补充的中医服务网络,建立了覆盖内、外、妇、儿、骨伤、肛肠、疮疡等诸学科的中医服务体系,形成了以中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平生领头,二圣王氏、天王程氏、黄梅朱氏、华阳骆氏等各具特色的中医服务名家团队。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区域政策引导乏力。缺少契合我市自身的中医药发展规划,目前我市主要是对标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策,比如《中医药法》《江苏省中医药条例》等,然而此类政策多是宏观性、纲领性的,地方实用性略显不足。现行医保政策对中医药扶持不够,医保总额预算未能向中医药倾斜,中医适宜技术收费项目开展不够。
(二)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相对较少,建设和扶持资金不足,目前我市中医药服务硬件、软件还较为落后,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水平更是明显落后于周边。外引内培是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去年政府投入中医类人才津贴约34万元(主要集中在中医院),各家机构投入中医人才培养的经费总投入少于15万元,不到医疗总收入的1%。
(三)中医医共体建设滞后。我市中医医共体建设进程缓慢,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内牵头单位优势不明显,中医院是我市唯一的二级甲等中医院、科室设置相对齐全,是医共体牵头单位的不二选择,但其自身受限体量较小、业务用房少、设备设施陈旧、专科建设滞后、人才队伍薄弱、技术水平弱、债务繁重等因素,发展已然受困,危急症救治能力欠缺,牵头能力较弱。
(四)专科发展传承不够。我市仅中医院学科设置相对完备,其余机构中医服务比较单一,多以针灸、康复、推拿等为主,专科发展不够,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中医服务能力。黄梅朱氏正骨、二圣王氏疮疡肿毒、边城妇科等特色专科未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华阳骆氏脾胃病更是趋于式微,特色专科传承乏力。
(五)中医专业人才缺乏。我市中医队伍学历构成存在缺陷,目前尚以大中专及以下为主,本科以上仅占40%。人才的缺乏必然会使得中医药特色建设受到限制,对于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的开展和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都会带来影响。
三、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中医药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形成政策合力。一是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建立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履行中医药管理职责,采取措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二是统筹教育、科技、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药品监督管理、文化和旅游等职能部门,强化部门联动、增强工作合力、落实相关政策,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三是全面落实中医药医保扶持政策,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报销目录,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等纳入支付范围。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营造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中医药发展经费投入,促进提档升级。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对先进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医馆、中医阁等基础建设的支持。二是加大人才资金的投入,既要关注引才经费的投入,也要兼顾育才经费的投入;既要注重县级中医院的投入,也要均衡基层卫生院的投入。
(三)突出中医院龙头地位,推动医共体快速发展。一是做大做强中医院,全力打造医共体龙头单位,通过中医院整体搬迁至市人医旧址或兴建新院改变业务用房不足的现状;通过财政资金扶持购置业务发展迫切需要的设备、信息系统,扭转中医院设备陈旧、信息化体系落后的局面;通过医联体建设引进一批高层次专家,打造一批管理先进、技术突出的特色专科;通过摸排中医院债务现状、制定债务化解和培植方案,减轻债务负担,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依托中医院打造市中医诊疗中心,打造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医共体,进一步夯实“中医馆”、“中医阁”建设,实现优质中医服务全覆盖,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创办中医医疗机构,进一步健全中医服务网络。三是创新中医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借助院府合作东风,促进各级中医医院与省级中医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实现区域内中医药事业的整体发展。
(四)注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打造专科服务品牌。
一是深入贯彻“名老中医师承”制度,遴选具有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优秀青年医师为学术继承人,跟师中医名家传承中医技术。
二是加大对名老中医和传承人的经费支持,搜集周边区域内经方、验方、家传方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给予献方献技者经济补偿。三是引导各级医院差异化发展中医特色浓郁的专科专病,突出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强化中医诊疗技术水平,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增加老百姓对中医药的可及性和获得感。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特色服务能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从人才引进、培养两方面着手。就引进而言,建议在落户政策、人事编制、绩效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倾斜,提高地域吸引力。就培养而言,建议结合我市中医药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传帮带”形式加强现有中医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强化“西学中”模式、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壮大中医队伍,进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倪卫东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 跑出产业强市加速度
下一篇:减负健体强心理 同心协力护成长

版权所有 政协句容市委员会 最佳分辨率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