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描绘乡村治理新画卷 谱写美丽句容新篇章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指出,要把美丽句容建设作为探索现代化实践的关键一招,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成为都市人来到句容、感知句容的特色所在。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城乡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努力方向。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乡村振兴这一重点工作,积极探索路径、总结经验,取得了一些成就,乡村振兴在我市初现端倪。在组织振兴上,通过“头雁领航”、“书记项目”等工作锤炼出一批战斗力强、凝聚力强、执行力强的基层党组织和个人;在环境整治上,何庄新民居、陈庄美丽乡村大美初成;在产业发展上,涌现出丁庄葡萄、戴庄大米、白兔草莓、茅山长青等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在人才培育上,打造一支2100多人的乡土人才队伍,输送“葡二代”、“莓二代”等新农人赴日本培训,全力提升农业标准化种植、土壤改良、梳花梳果等实操本领。但是在乡村治理上,还没有形成系统化、流程化、体系化的治理办法,成为乡村振兴路线探索上的一道瓶颈。
二、存在问题
(一)城乡一体观念还不够深入。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基本上是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资源要素“取之于农、用之于城”,乡村发展普遍滞后。即使过去我们抓新农村建设,也主要通过减少农业人口来以工带农、以城促农,大拆大建、消灭村庄,为城镇化、工业化挪空间、腾指标,农民被动式“洗脚上楼”。这样的发展模式给乡村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结构性断裂和失衡。这也是中央提出来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下沉。不容忽视的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一些乡村治理的顽症,极大制约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乡村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从乡村治理实践来看,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仍是乡村治理的两大重要主体,但基层群众受限于生活条件和自身的局限性,习惯于将村党组织看作是无所不管的“一元”治理主体,“被动式”参与乡村治理,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逐渐弱化。与此同时,由于长时间存在的“管理思维”,部分基层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选择“策略主义”的逻辑,“只问结果、不问手段”,“什么方法最有效就采取什么方法”,导致社会主体无法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原本不太强固的自治空间不断被挤压和蚕食,愈发“形式化”和“边缘化”。
(三)群众参与意识还不够强烈。在长期社会管理模式下,单一的行政推动使大部分群众养成了服从、依赖的习惯,在面对乡村社会治理事务时缺乏应有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大都存在“搭便车”的心态,比如近年来,我们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就发现,有些地方就存在“党委政府干、村民旁边看”的现象,甚至出现以环境整治影响自身而阻挠施工、索要利益的情况。
(四)文化育人氛围还不够浓厚。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无异于雪上加霜。虽然有兴趣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村民数量相对较多,但大多数农民没有相应的技能,缺少能够对村民进行组织和培训的农村文化能人。
三、相关建议
乡村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牵扯面广、矛盾复杂、难度较大,只有从更高的层面规范理顺镇村两级治理机制衔接不畅、治理主体缺位、权责关系模糊等难题,依靠机制构建、资源整合、文化重塑等多个维度凝聚合力,同时灵活用好乡风文明这根“引线针”,才能彻底改变乡村治理中“看得到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到”的现象。
(一)活化系统一张网,让“三治同行”成为现实。乡村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要强化顶层设计,综合各方利益诉求、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健全“自治”体系。借鉴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鼓励村民开展村民说事、村头议事等多种形式的自治活动,持续推进村事村办、村民自治,创新构建村务全面公开、村民全程监督、发展全民参与、利益全员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发挥“法治”作用。坚持小切口、精准化,紧盯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漠视法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法治的宣传和运用,让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避免出现“遇事找关系、办事讲人情、信官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的现象。筑牢“德治”基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很多问题和矛盾的源头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道德的缺失。要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大力提倡推广移风易俗,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推广,将志愿服务覆盖政策理论宣讲、种植技术培训、文化惠民、邻里互助、结对帮扶等各领域,注意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二)量化积分一张表,让治理方法革故鼎新。以积分评价管理为主要形式,在确保体现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前提下,将乡村治理的相关事项量化为积分指标,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积分评价方法,运用该办法对相关主体行为进行评价并形成积分,并根据积分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或者行为约束。一要合理制定积分办法。要将村规民约的各项要求细化为积分事项,鼓励的事项为加分项,禁止的事项为减分项,制定积分评价办法,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公开公示,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二要明确积分流程。以农户申报或专人采集信息方式,将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情况登记为积分,经过小组评定、公开公示后,形成每户积分台账;三要开展积分应用。每季度或每年,通报积分排序,每户还可根据积分兑换适量物品,或者享受指定待遇。积分制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象化,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将“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小积分,解决大问题。
(三)细化清单一张图,让履职热情不断高涨。针对基层小微权力“任性”,管理服务事项不清、责任不明、监督无章可循等问题,将清单制运用到乡村治理中。一要依法梳理清单。对村级小微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精准、清晰、简明的原则列出清单。二要编制运行流程。明确每项清单的权力主体、权力内容、操作流程、决策方式、责任追究等细节,让群众好办事、干部勤履责。三要加强监督检查。公开清单和运行流程,充分发挥上级党委政府、村务监督委员会、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并配套违规处理办法。通过丰富清单内容、优化操作流程、强化监察途径,既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又分清了职责和边界,减轻了村级组织负担。
(四)深化精神一口粮,让文明乡风日益弘扬。农村的陈规陋习具有社会性和顽固性,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现象成为群众不堪重负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要实现价值观念的除旧布新,仅靠“喂食”型的文化给养、“大水漫灌”式的文化输送是不够的,要把转变乡村不良风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一要以村民自治的方式推进。由村委会或者村民红白理事会,参照上级指导标准,结合实际制定本村标准。二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公开承诺并严格执行,将操办婚丧事宜列入干部廉洁档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常态化巡查,运用党纪党规对违规行为进行问责。三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公益服务。开展“零彩礼”典型、“移风易俗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举办集体婚礼,搭建免费婚介平台,组织义务红娘队等。在全域范围内形成高压态势和强大的舆论氛围。

钱 莉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激活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下一篇:全力以赴强草莓产业 久久为功干共同富裕

版权所有 政协句容市委员会 最佳分辨率1024X768